3月21日下午,学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屏风校区9109教室举行联合备课会。本次研讨以"“AI赋能思政课教学创新”为主题,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展开,学院院长蒋晓俊及两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参会。
会上,杨公银老师作了题为《AI赋能毛概教学:让青年问出真问题》的主题分享。他结合教学实际详细阐述了AI技术在毛概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应用。通过构建“AI+毛概”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以3-4人小组形式向AI提出创新性问题,再将AI的回答分析整理转化为小组汇报成果。现场展示的学生汇报作品引发讨论,如“中国工业化是否建立在剥削农民基础上”“用矛盾分析法解读城乡差距”等问题,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、深化理论认知方面的独特应用和价值。
蒋晓俊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三点工作要求:一是要深化教研室协同机制,打破课程壁垒,形成育人合力;二是要精准把握AI技术赋能教学的三个维度——善用线上数字人技术重构教学场景、依托学情调研数据优化教学设计、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教学资源;三是要注重教学创新成果的凝练转化,将AI技术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。他特别指出,要用好AI,同时要警惕技术依赖,要始终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。
在交流环节,教师们围绕AI技术如何赋能课程教学创新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刘辉老师提出要将VR技术等充分运用到课程教学,丰富学生的实践感知,毛概教研室姚慧老师表示,将积极探索数字人技术在虚拟教学、个性化辅导等方面的实践路径,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。
据悉,本次联合备课是学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深化AI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创新,通过搭建数字教学资源库、开展AI+课程等方式,着力打造具有桂工特色的智慧思政课堂。
(一审:杨公银,二审:刘颖洁,三审:蒋晓俊)